視頻
三倍券到底爽不爽?一點也「不刺激」? 網友說出關鍵:想買的東西還是下不了手
2020/07/21

振興在15日正式上路,各方意見不一,民進黨籍臺北市議員表示,他對於三倍券的感覺「我只能說是,好慢、好笨、好浪費」。

▲王世堅表示,他對於三倍券的感覺「我只能說是,好慢、好笨、好浪費」

王世堅20日在政論節目表示,他對於三倍券的感覺「我只能說是,好慢、好笨、好浪費」,其實總共連紙張、印製就花了12億元,還有現在在進行的,有發放的費用、以後還有要去兌現的這些人力,統計下來3、40億跑不掉,「光是套子裡面的那個模、很簡單的那個,就花了3塊錢,如果我們實體券是1800萬份,就要花5400萬元,所以好浪費啊」。

振興三倍券15日正式上路,許多人都搶在第一時間領取,不過社會上對三倍券能否真的達到刺激消費,本來就各有解釋,有人認為這只會淪為「替代消費」,另也有人看好拿其「乘數效應」,有網友就詢問大家,拿到三倍券的各位,會去買本來不會買的東西嗎?答案也不讓人意外的呈現一面倒,多數人認為「不會」;而也有留言指出最大的問題關鍵,就是一般人不敢買或考慮的東西,本來就不是兩三千可以打發的。

一名網友在PTT上以「你各位會拿三倍券買本來不會買的東西嗎」為題發問,原PO指出,「今天看到專家擔心,三倍券會被拿去買本來的就會的東西,聽起來一點也不刺激,不禁讓我思考,各位會拿三倍券去買什麼本來不會買的東西嗎?」

文章PO後,網友也熱烈回應,雖然兩派答案都有,但整體上看來,大多數網友還是認為不會,「不會,爽到大賣場而已」、「就一樣買平常要買的東西,只是多了一個問問看能不能用振興券付款的動作而已」、「不會 我買不下去的都是萬元起跳的」、「日常開銷就超過3000了 跟發2000效果差不多」、「不會 綁信用卡根本無感」、「不會 而且最後大概也是買必需品就結束了」。

也有很多留言表示問題在於大家平常不敢買的東西,本來就不是1、2千塊可以打發,因此,3000元不見得可以增加多少購買意願,頂多就是減少考慮的時間,「大多數人大概會買本來就要買但不會那麼貴的東西吧」、「才3000是能買什麼平常不能買的東西?」、「我買不下去的都是萬元起跳的」、「大概要發五千到一萬元,才會買高單價的東西吧」、「正常人買不下手的東西應該不會只差兩三千元」、「會考慮買好一點的牌子的同款東西」。

有關三倍券辨識的問題,王世堅說,因為三倍券是有價證券,所以政府一開始就教,也很精心地去印,「要花12億就是這樣」,說最簡單的一個辨識、也拍影片教大家用梅花浮水印去辨識,「結果頭1、2天發放了之後,商家、店家收到後,大家都在找那個梅花,因為要用這個辨識是不是真的,是真的還是假的,好像在寶可夢尋寶一樣,在找那個梅花,很多沒找到,他認為是假的」。

王世堅說,後來經濟部還跳出來講「梅花三不」,就是梅花浮水印不固定、不完整、也不一定有,「所以有這麼笨的嗎?有這麼笨的嗎?你先跟百姓說這個我們要防偽,用梅花來防偽,然後你宣導了,也做了影片,之後印,出了差錯還是怎麼樣,大家也不曉得,花那麼多錢、用那麼好的紙質,德國進口的,印了以後找不到梅花,然後讓大家找,最後還說這個『梅花三不』」,讓王世堅大嘆「天啊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