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頻
慎終追遠!一場葬禮30萬有必要嗎?用「自然葬」「零葬」代替,讓逝者塵歸塵、土歸土
2020/12/14

→大家好,我是每日和大家分享新鮮事的寶珠妹。專注於給大家帶來新鮮資訊,暖心故事。希望我的分享能讓大家在閱讀完文章後有所思考,有所收穫喲~

我們一出生,就註定要離去,活著和離開是同一件事。就如一棵樹,有根有枝,你無法只有其中一個而無另一個。看到人們對離去如此哀傷與恐懼,對於出生則興高采烈,會覺得有點好笑,沒人能看清楚這點。無論你現在是20歲、30歲或半百後,一定都曾想過:「我要怎麼離開呢?」你們想過嗎?

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,有著世界上最古老的祭祖傳統。祖先留下的清明節,本身也飽含「慎終追遠」的文化內涵。近幾年,比起過往繁複冗長的儀式,有越來越多人崇尚「從簡」,甚至出現「不辦喪禮」、「不辦告別式」的風氣!

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,對於葬禮來講,有的地方會非常看重,有的就搞得比較簡單。不管是哪種情況,也要學會正確面對,因為有些事情我們是左右不了的,只能以平和心態看待。

日本作家、東京女子大學兼任講師「島田裕巳」,分享了他獨到的見解和看法,丟出了一個直接的問題:「我們真的需要喪禮嗎?」

仔細想一想,如果在台灣的話,辦一場的費用粗估要30萬、甚至更多。天價葬禮真的有必要嗎?但隨著老齡人口、獨居者逐年增加,真的不必舉辦鋪張的葬禮,一切從簡難道不好嗎?

出生之後,我們就會變老,然後離開這個世界,這是再自然與正常不過的。入息與出息如此輪替,所以人類今日才能依然存在這裡。現代人越活越長壽,當你離世時,身邊可能早就沒什麼家人、好友,獨居者更不用說,親人少之又少,那麼, 辦一場隆重的喪禮,還有那麼重要嗎?其實,還有很多形式的,像是最近很多人選擇的 「自然葬」,把骨灰撒在海裡、或是山上,從此塵歸塵、土歸土。

為了「面子」,葬禮便朝著親人們想不到的陣勢擺開而去:有的更是流水席,一天3頓,每頓20多桌坐得滿滿當當,甚至是街坊鄰居朋友認識不認識的都來了,費用就花了好幾十萬元。葬禮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,「很多錢沒必要花」 辦個喪事,花掉一家十年的收入好嗎?

島田裕巳分享,他曾主持過一場海葬,他們會把船開到海灣,將骨灰包在水溶性的紙內,為了不汙染海洋,只撒了一些花瓣,有些逝者生前愛小酌兩杯,那就往海裡倒點。這樣的方式,不用設置墓地,家人也能減去繁雜的祭拜行程,換另一種方式, 平靜地思念,不也很好嗎?

另外,他也提出了一個新方式 「零葬」,通常家屬會把火化後的骨灰帶回安葬,但零葬的做法就是,全權交給業者處理,親人不拿回,通常業者會除去不屬於骨頭的不純物質,剩下一點點骨粉,再送到合作寺廟,埋在土地裡,而在歐洲,也早已有不少人如此做了。

這種方式很多人,第一次聽到好像會覺得不合適,不同意!覺得這樣的做發好像對往生者太不敬、太隨便了,但島田裕巳表示,「我們並不是需要墓地才設置的,而是因為有遺骨,要有一個地方安置。不管在什麼環境下,我們都可以想念某個人。」他也建議,可以設立慰靈碑,讓家屬祭拜悼念。

人離去如燈滅,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了離開。現實再怎麼風光熱鬧,逝者能看到嗎?現實再怎麼奇聲異響,逝者能聽到嗎?孝與不孝,其實並不是葬禮辦得是否體面,也不是看送葬的人數、紮紙、花圈多不多,關鍵是看老人在世時是否對其孝敬;與其在老人亡故時大辦喪事爭面子,倒不如在老人活著時,多些關愛,多些體貼。

不論哪種形式的葬禮,其圍繞的核心永遠都應該是逝者。其實只是活人們的面子觀在作祟:把逝者當做爭面子的道具,拿逝者開心取樂,與他家葬禮進行場面攀比,如此「離經叛道」的方式,簡直是對逝者的褻瀆。你們大家覺得呢?

貫徹愛與希望!分享身邊的故事是一種使命!寶珠妹要把身邊的美好故事分享給你們!這篇文章意猶未盡嗎?快點來追蹤我的粉專「台灣一定行」~不想錯過就快點訂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