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頻
「入境普篩」每日花420萬!究竟是否有必要實施?李秉穎談「反對原因」:反成防疫黑洞
2020/08/07

近期發生日籍女學生、泰籍移工自台灣返回母國後以及比利時籍工程師返國確診COVID-19陽性,有不少人呼籲台灣要實施普篩。對此,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今(6)日表示,若要實施入境時篩檢不僅不符成本效益,若是潛伏期較長的人,經過入境普篩就放行,反而可能成為防疫破口,這是百分之200反對的主要原因。

連環爆出從台灣離境後確診個案,讓入境普篩爭議再起,指揮中心找來專家諮詢委員李秉穎,算出若入境全篩,每日要花420萬,就算篩了,也要居家檢疫14天,花費跟效果不成正比,更以菲律賓入境普篩為例,揪出的無症狀者只有2位,搬出案例要證明,入境普篩,效益不大。

圖/TVBS

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:「每天花420萬(入境普篩),是不是有必要。」

算出入境普篩,每日花費至少420萬請來專家諮詢委員,台大感染科名醫李秉穎親上火線,因為包括日本、泰國、香港都傳出有從台灣返國後確診個案,讓入境普篩爭議再起。

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:「你如果用這種政策(入境普篩),反而製造防疫的黑洞,他就是變成一個漏洞,因為潛伏期比較長的人,沒有被你抓住,你又縮短居家檢疫的時間。」

李秉穎指出,全民普篩有兩個,一個是抗體檢測、一個核酸檢測,其中抗體檢測很多成本,針對入境旅客做普篩,不僅要花很多錢,還只能偵測「最近感染」,潛伏期長的根本抓不到,因此入境篩檢是絕對沒有效益的。

圖/TVBS

直接了當說,花費跟效果不成正比,甚至會衍生防疫破口,指揮中心更拿菲律賓入境普篩為例,7月26日開始實施,有症狀者10%是陽性,而普篩後揪出的無症狀者只有兩位,其中是案466屬於確診者的接觸者,另一位則是入境無症狀,但第二天發病,搬出案例要證明入境普篩,恐怕不如外界期待有效。

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長楊靖慧:「我們防疫成果都很好,所以在這個時候,特別要去學一些,控制比較不好的國家,採用入境篩檢這些,這些我想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。」

圖/TVBS

另一討論方向,居家檢疫14天後再採檢,不過李秉穎強調,可能會把一些無症狀者揪出來,但美國疾管中心已經認為發病後10天或是無症狀者,距離第一次採檢陽性10天後就不具傳染力,這樣做可能也只是白花錢。

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長楊靖慧:「個案(居家檢疫後),可能已經在旅館或家中,然後我們要動用,所有縣市衛生局跟地方的力量把他送去醫院在採檢,然後採檢出來,可是其實已經超過10天(無傳染力)。」

也針對入境的印尼、越南看護在居檢14天後普篩,結果都是陰性同樣認定,錢恐怕花的不值得,希望平息外界議論。

▲李秉穎說明全民普篩的成本效益。

李秉穎進一步提到,若縮短隔離期到5天或是7天,背後其實還有一個很大黑數,可能之後才發病,之後才能核酸檢測出來,若經過潛伏期開始散播病毒,入境篩檢反而製造「防疫黑洞、漏洞」,潛伏期長的人沒有被抓,又縮短居家檢疫的時間反而真的會造成破口。

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。

另外,李秉穎也談到未來藥物、疫苗的龐大費用,他強調,將來要跟人家搶抗病毒藥物,藥物非常昂貴,有錢還不一定買不到,疫苗更需要更大的經費,花很多經費,就要達到可預期效果,因此入境篩檢或是居家隔離前篩檢,是必須花很錢,每日420萬,但是沒什麼效益的。

提醒您:

因應新冠肺炎疫情,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,

如有疑似症狀,請撥打:1922專線,或0800-001922,

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,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,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