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頻
高手都明白如何「正向閉環」!這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,年齡越增長越明顯!
2020/09/04

一個人的人生能獲得怎樣的成就,達到怎樣的高度,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對自我的管理。

思考一下,你會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,會對一筆財富如何規劃,你會像經營公司一樣經營自己嗎,在開展一項工作前,你會先對其進行分析,之後又能不能按時完成反饋總結呢?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1.

巴爾紮克之死

寫有《人間喜劇》的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的死因一直是文學界的未解之謎,不過對他死因的解釋,有一個看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:巴爾紮克是累死的。

據說,他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,晚上八點鍾睡覺,淩晨一兩點起床工作直到早上八點鍾吃早餐,再工作到晚上八點鍾,每天只吃很少量的食物,但是要喝七八杯濃咖啡。

他的生活陷入了一種負向閉環,「創作需要休息,讓大腦放鬆--社交和旅行可以讓大腦放鬆--社交和旅行需要花錢,賺錢又需要工作。」

這個糟糕的公式放到現在也同時適用。

最近身邊的朋友小A和我抱怨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:拖延症-經常加班熬夜-工作沒有精神-工作完不成、繼續加班,整個人變得又喪又累。短短半個月,因爲加班過多,小A 生了場大病,住進了醫院。

你會發現,生活裏越是忙和累的人,越不願意安心學習,也越不懂得抽出時間做規劃,只顧埋頭幹活,工作效率會越來越低,甚至最後會有不好的結果發生。

而有些人則會選擇一種能讓自己越來越強的正向閉環,工作也變得越來越省力。

有這樣一個故事:

一個青年人去問大畫家阿道夫·門采爾:「我畫一幅畫往往只用一天的時間,可爲什麽賣掉它卻要等上一年?」

門采爾給他的建議是,「請倒過來試試!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畫,那麽,你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可以賣掉它!」

這個建議看似辛苦,卻可以形成一種正向的閉環,讓青年人越走越輕松,而急功近利,每天畫一幅畫,則只會徒然耗盡青年人的力氣,讓畫技和聲望離他越來越遠。

曆史和現實很多例子都在告訴我們, 真正的高手都在提高自己的正向閉環能力,讓自己的行爲不斷優化,而普通人只是在不斷強化原有的行爲系統,維持原樣的力量是那麽強大,以至於隨著年齡增大,再想尋求改變變得難如登天。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2.

好的習慣帶來好的閉環

正負向的閉環還與每個人的行爲習慣有關,有學者認爲可以不通過意志力強迫,養成好的習慣往往就能形成好的正向閉環。

《原則》的作者瑞·達利歐說:「好習慣讓你實現‘較高層次的自我’的願望,而壞習慣是由‘較低層次的自我’控制的,阻礙前者的實現。」

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奧騰曾做過的實驗,將一批長期健身的人與沒有健身習慣的人進行實驗對比,要求他們進入房間,盯著電腦螢幕上移動的小方塊,同時還要忍受另外一個房間的綜藝節目的聲音。

幾個月後發現,那些堅持健身的人,成績提高很快,而那些沒有健身習慣的人成績卻沒有太多的進步。

健身這種好的習慣就帶來了一種正向的閉環,「健身-專注度提高-成績提高-健身。」

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━

3.

要有意識提升自我的能力價值

閉環這個概念的理論依據是「PDCA循環」,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提出,它將管理分成四個階段:計劃(Plan)、執行(Do)、檢查(Check)、行動(Act),這四個過程周而複始持續運轉,一個循環完結,解決一些問題,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,如此階梯式上升,直到任務完結。

放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來看,只有建立起 學習-輸出-學習的閉環來,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思考,業務能力才會得到提高,人才能不斷得到進步。

比如管理學大師彼得·德魯克的成長模式就是「用諮詢驅動-用講課整合-用寫作産品化」。

判斷一個人靠不靠譜,其實主要就看三點:凡事有交代、件件有著落,事事有回應。這種對於反饋的看重,其實也是閉環思維的一種表現。

而閉環思維和習慣的養成,可以讓你自身的能力在不自覺中得到螺旋式的提升,帶來持續性的滾雪球般的收益。